鲁抗医药,作为我国抗生素生产有名的公司曾经风光无限,但几年前企业陷入低谷,并在困境中徘徊,效益好一年坏一年,6000余名员工像是陷在泥窝里拔不出腿,而且又面临退城进园“济宁第一搬”的大难题,有的职工甚至沮丧地说,“不搬等死,搬迁找死”。
2015年初,临危受命,被破格提拔的彭欣走上鲁抗医药总经理的岗位,他带领职工坚持“双线作战”,打赢生死战,优化产品结构,创新研发新药,培育新生力量,彻底扭转了停滞不前的局面。2018年企业收入较2014年增长44%,人均劳动生产率提高了45%,人均工资增长40%,实现了破茧重生。
受环保等诸多因素影响,2015年,退城进园成为鲁抗医药的必然选择。但这项工程涉及24个生产车间、30条生产线多名职工,号称“济宁第一搬”,这对于一个亏损上亿元的企业来讲谈何容易。
济宁市委、市政府和华鲁控股格外的重视,市委、市政府领导亲自调研搬迁事宜,并要求“搬活、搬强,搬出一个新鲁抗”:打造生物医药循环经济产业园和高新生物技术产业园两大新型产业园区,实现产品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
2016年4月1日,市政府召开鲁抗退城进园动员会,2016年9月17日、21日鲁抗医药分别和邹城市、济宁高新区签订了协议,启动项目建设。
说着容易做着难。10月16日,谈及“济宁第一搬”的经历,彭欣仍然兴奋不已:“退城进园不仅仅是简单的物理搬迁,而是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艰难历程。”
在搬迁中,鲁抗坚持“双线作战”,退城进园与生产经营并重,仅用了14个月就完成了人用原料药、制剂及兽药三大板块24个生产车间、30条生产线搬迁任务,搬迁及新建项目车间调整为17个、生产线条。目前,新建车间都已完成GMP认证和文号转移,并全部投产。企业效益也由此扭亏为盈,2015年度实现盈利1700万元,2016年度、2017年度利润连年翻番,2018年利润又比上年增长39.33%。
在新的车间和生产线上,鲁抗实施“换鸟”行动,加快新产品研究开发,同时对老产品做质量升级,启动了5个创新药、25个仿制药的研发。2018年研发投入近亿元,为腾笼换鸟注入了活力。有人这样评价,“济宁第一搬”的成功实施,为鲁抗人“争了一口气、绘了一张图”。
4套DCS中央控制管理系统、1套PIC控制管理系统、160余个自控阀,5个产品全部实现自动控制,成为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的典范,而且搬迁仅用了9个月的时间。作为鲁抗医药高端兽用孵化器,SS01项目组创造了退城进园的“鲁抗典范”和“鲁抗速度”。
“我们实施‘两线作战’,老车间继续生产,新车间实行指挥部建设机制,两不误。”SS01项目组长许凡朋介绍:“老厂区自动控制程度比较低,兽药生产操作基本以手工为主,原料混合都是人工出料,生产现场粉尘较大,干一会儿活,屋里没法待。现在,设备装备和工艺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实现了自动控制,特别是自动分装机,物料通过管道直接传输,看不到粉尘了。”
新园区承载着鲁抗的未来和希望,决定着鲁抗未来的核心竞争力。鲁抗确定环保领先、经济集约、产能集中、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技术集成、国际标准“六大目标”,极大的提升了新园区智能制造水平。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全部采用国际国内先进的技术治理;采用高效低能耗动力设备,规模效应和集约效率凸显,基本的产品单位能耗成本普遍下降;发挥工艺技术、设备先进性后发优势,比如,制剂500支/分的分装机、8000粒/分的胶囊机、10支装自动装盒机等先进生产设备的运用,有效提升了生产效率;建设了符合北美、欧洲FDA、GMP等认证的生产线多台(套)设备集中在这么小的空间里,SS01项目在集约上做足了文章。许凡朋介绍:“在土地集约上,我们立体式布局,整体两层,局部四层。5个产品,每个都相对独立,每个产品占地从原来的1500平方米缩减到600平方米。”
王静康院士山东省工作站落户鲁抗、与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共建山东省工业生物技术产业转化平台、与古巴CIGB成功签约一类创新药物研发、与山东大学共建医药微生物技术研究院,制剂中试车间、原料中试车间相继建成……
鲁抗积极打造高端研发平台,与高校加强合作,汇聚创新动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的竞争力一则来源创新性,二则来源于产品成本。当创新的红利消失了,只有低成本竞争了,而鲁抗已连续10多年没有新产品,竞争力和效益可想而知。”彭欣深有感触地说,“但医药创新是个慢功夫,没有八至十年的工夫,很难出成果。远水不解近渴,这样的一种情况怎么办,不解近渴,我们也得搞,好好谋划未来。”
鲁抗加大新产品的研发力度,增加氨基酸类产品和医药中间体产品,进一步做大泰乐菌素、大观霉素等支柱产品,产品结构由“大而全”向“精而强”转变。近几年来,有26项研发项目被列入省技术创新项目,新增专利40个。
鲁抗还实施千万级增量工程,4年来实施降成本增量、产值收入增量、出售的收益增量等140项,截至2019年9月,公司增量项目累计降成本4.06亿元,产值及出售的收益增量22.34亿元。实施“千元增效”工程,通过小改革小创新,每人每年为公司增加千元效益,3年多来立项785件,实现效益1727万元。设立总经理实习助理岗,让青年员工在总经理办公室工作,参加总经理主持和参加的重要会议、接待和活动等,现已培训56名实习助理,让企业未来的发展后继有人。